新研究发现:常见的它可能导致45种疾病!每天最好不要超过这个量!-世界快报

2023-04-18 09:34:41来源:北青网

吃糖能够让我们感到快乐,吃含糖量高的甜食更是一大解压良方,大部分人都难以抵抗制糖类的诱惑,例如奶茶,冰激凌,蛋糕等颇受现代人的喜爱。


(资料图片)

殊不知,我们在大快朵颐的同时,甜食更像是一位隐形的“甜蜜杀手”,不仅会让人慢慢“上瘾”,还会悄悄摧毁着你的身体!

01

高糖摄入

与45种疾病风险增加相关!

4月5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柳良仁团队等在《英国医学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高糖摄入与45 种疾病风险增加相关!

具体包括 18 种内分泌疾病、10 种心血管疾病、7 种癌症,以及 10 种其他疾病(神经、牙齿、肝、骨和过敏)。比如,每天每多喝 355 毫升含糖饮料,患高血压的风险增加 11%。

图片来源于网络

研究中,糖的分类包括含糖饮料、果糖、蔗糖、乳糖、添加糖、游离糖和总糖。

2012年2月,发表在国际顶级学术刊物《Nature》杂志的一篇题为《公共卫生:糖的毒性真相》的文章指出:糖就像烟草和酒精一样,而且糖的危害远在脂肪和卡路里之上!

糖,会诱发多种癌症

糖本身虽然不会致癌,但却会促癌。长期高糖摄入会导致肥胖和胰岛素抵抗,造成内氧化应激、内分泌紊乱及免疫功能障碍,从而导致肿瘤的发生风险增加。

2020年刊发在《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的一项研究,对10万余人进行了长达5.9年的随访,通过饮食记录大家吃糖的情况。结果发现:

①总糖摄入量与较高的总癌症风险相关,且这种联系主要来自乳腺癌;

②添加糖、蔗糖、含糖饮料中的糖等与癌症风险的增加显著相关性。

另外,瑞典科学家花9年时间对8万人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显示,经常过量摄取甜食、果酱等高糖食物的人,患胰腺癌的风险要比其他人高出70%~90%。

而除了人人敬而远之的癌症,吃糖还会带来以下危害:

1形成龋齿

摄入过多糖分食物,容易导致龋齿产生。因为在口腔中残留的糖分非常容易被细菌分解并发酵,从而产生酸性的物质,损坏牙釉质。

2加速皮肤老化

摄入太多糖分时,不能一下子被身体所消耗,一部分没被消耗的糖会和胶原蛋白相结合,使得皮肤松弛,滋生皱纹,肤色暗黄且没有光泽;

另外,吃糖也会使得酪氨酸酶异常活跃,加快黑色素沉淀速度,使得皮肤暗沉,容易长斑;

同时,摄入太多糖分时会导致胰岛素生长因子水平升高,表皮过度强化刺激皮脂腺分泌,易堵塞毛孔而形成痤疮。

3伤大脑

吃太多糖,会伤害脑细胞,降低记忆力,简单来说就是吃糖过多会让人变笨。

当长期有过多的糖分进入体内,有可能引发胰岛素抵抗现象,而当海马体(也就是大脑掌管记忆的区域)中的细胞也产生胰岛素抵抗现象时,学习、记忆就会变得非常低。

4会诱发心脏病

美国埃默里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美国医学学会杂志》上报告表明,进食含糖量过高的食品会使血液中的甘油三酯升高,从而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另外,一项针对11.8万美国人的34年随访研究显示:每天饮用2次以上含糖饮料的人,死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上升31%。

02

控糖

控的是“添加糖”

糖类是人体必须的三大营养物质之一,应该均衡地摄入。真正需要限制摄入的是“添加糖”(游离糖):

①添加在加工食品中的白糖、冰糖、红糖、黑糖。它们的主要成分都是蔗糖,加工原料均为甘蔗或甜菜,只是加工工艺不同。

②各种添加了果葡糖浆、葡萄糖浆、麦芽糖浆、淀粉糖浆的含糖饮品。

③水果汁和蜂蜜也属于要限制的糖类。水果榨汁过程中会损失大量膳食纤维,消化吸收会加快;蜂蜜主要是果糖和葡萄糖,属于应该控制的糖类。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要终生控制游离糖摄入,但是现实中又很难做到完全不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2022 )》中提出,成年人需要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量,每天不超过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

1号称“0糖”,可能在打擦边球

首先要清楚,“无糖”是指每100克固体或100毫升液体食品的含糖量不高于0.5克,并非一点都没有;

另外,有些产品所说的“无糖”,只是指无蔗糖,可能会含有糊精、麦芽糖、玉米糖浆等,这些物质都属于水解淀粉物,吃多了也可能成为“健康杀手”。

在选购无糖食品时,要看清楚包装上的配料表或营养成分表,符合自己的需求再购买。

2“代糖”可以放心吃?

现在不少商家会选择用糖醇或人工甜味剂替代添加糖,不牺牲风味的同时,实现限糖。

①糖醇属于营养型合成甜味剂,我们在配料表中看到的赤藓糖醇、山梨糖醇、麦芽糖醇、甘露醇、木糖醇等配料,就是糖醇家族的成员,优势也非常明显:

*提供甜味的同时,提供的热量大多远低于蔗糖;

*摄入后不会引起血糖大幅度升高;

*在口腔中也不受微生物作用,不会引起龋齿。

②人工甜味剂属于非营养型甜味剂,我们在配料表中看到的糖精、安赛蜜、阿斯巴甜等配料就属于这个类别。

和糖醇一样,人工甜味剂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人们降低热量和糖分的摄入,但是它绝不是放心之选——其能起打开食欲的作用,在心理上反而会对那些又甜、又实际存在热量的食物产生更强烈的依赖,这样一来可能会间接促成食物和能量摄入超标的结局。

总的来说,不管是糖醇还是人工甜味剂,日常可以以少量、低频次的节奏去摄入,不能毫无节制的食用。

(养生大国医)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 今日焦点
  • 行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