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举考试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 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 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1300年。
2、科举考试大致分为四级: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四级。
【资料图】
3、(1) 院试(县级别的考试)未考中前叫“童生”。
4、考中后称"生员”"“秀才”。
5、这时候就是有功名在身,可以不用参军,上公堂不用下跪。
6、(2) 乡试(地方 上省级别的考试)每三年考一次,考期在秋季八且,故又称秋闱。
7、参考者秀才,及格者称举人,俗称孝廉,第一名称解元。
8、放榜之时,正值桂花飘香,故又称桂榜。
9、放榜后,由巡抚主持鹿鸣宴。
10、席间唱《鹿鸣》诗,跳魁星舞。
11、(3) 会试(全国级别的考试)是在乡试的基础上开展的。
12、时间是在乡试的第二年春天,故称春闱;地点京城礼部官衙,由礼部主持,故又称“礼闱”。
13、考中后称“贡士”,俗称出贡,别称明经,第一名叫“会元”。
14、(4)殿试在会试后当年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考试,只考时务策一道。
15、贡士在殿试中均不落榜,由皇帝重新安排名次。
16、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鼎元,二名榜眼,三名探花,合称三鼎甲。
17、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18、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
19、一、二、三甲统称进士。
20、进士榜称甲榜,或称甲科。
21、进士榜用黄纸书写,故叫黄甲,也称金榜,中进士称金榜题名。
22、三元:乡试第一名叫解元, 会试第一名叫会元,加上殿试第一名的状元,合称三元。
23、隋朝废除了九品中正制和辟举制,大小官吏都由中央政府任命,选士既不须州郡的荐举,也不经中正的评定,而是由朝廷用公开考试的方法甄别选用。
24、这便是科举制的真正开始。
25、唐代继承并大大发展了隋代创置的科举制度。
26、考试科目分为常科与制科两类。
27、常科每年举行,制科是皇帝临时诏令设置的科目。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