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消息,世界气象组织当地时间4日发布报告确认厄尔尼诺出现,7年来首次形成厄尔尼诺条件,预计5年内大概率打破高温纪录。
近期,全球多地都频繁创下高温纪录,世界气象组织当地时间4日发布报告确认,热带太平洋地区7年来首次形成厄尔尼诺条件,预计今后全球大部分地区气温将进一步升高,在2023至2027年这五年内至少有一年会打破2016年创下的高温纪录,概率达到98%。
【资料图】
让多方预警的厄尔尼诺究竟是什么?今年的厄尔尼诺会是什么级别?厄尔尼诺会带来哪些影响?我们又该如何做好应对准备?
厄尔尼诺是什么?
厄尔尼诺现象是一种自然发生的气候模式,与热带太平洋中部和东部的海洋表面温度变暖有关,平均每2至7年发生一次,通常持续9至12个月。
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对的东太平洋海水异常降温现象则被称为拉尼娜现象。包含这两者在内的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会造成全球气温与降水的变化。
当地时间2023年6月19日,韩国首尔高温预警,热成像相机拍摄的光化门广场景象。图中红色表示高温,蓝色表示低温。
根据气象部门的定义,如果观测到东太平洋特定海域海温连续3个月比常年偏高0.5℃,就表明已进入厄尔尼诺状态。如果偏高持续5个月以上,则确认是一次厄尔尼诺事件。按照我国气象部门的标准,赤道中东太平洋特定海区升温大于等于2℃的可称为强厄尔尼诺事件,大于等于2.5℃则为超强事件。
根据这个标准,1951年以来地球上共发生过20次厄尔尼诺事件,其中有三次超强厄尔尼诺,分别出现在1982-1983年,1997-1998年以及2014-2016年。每次较强的厄尔尼诺出现后,由于对全球大气环流的影响,全球都出现了气候异常和极端天气爆发的状况,我国也不例外。
如1983年陕西出现大洪水,1998年长江流域出现全流域大洪水,2014-2016年我国极端台风和暴雨频发。其中2016年更是创下全球均温最高纪录,成为有系统气象记录以来的最热一年。
今年的厄尔尼诺会达到什么级别?
世界气象组织在最新通报中提及5月发布的一份报告,内容包括预测2023至2027年这五年内至少有一年会打破2016年创下的高温纪录,概率达到98%。这一组织区域气象预报服务部门负责人穆富马·奥基亚在记者会上说,今后5年“我们可能经历有记录以来最热的年份”。
当地时间2023年4月19日,印度新德里,人们打伞躲避高温。
今年的厄尔尼诺现象也更为复杂。从2020年夏到2023年初春,拉尼娜现象已持续了近3年。拉尼娜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反,是太平洋赤道中东部海域水温异常降低现象。一些气象专家指出,从拉尼娜转变到厄尔尼诺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暴雨等极端天气事件。
从目前的情况看,2023年的厄尔尼诺信号非常强烈。海洋监测方面,赤道中东太平洋的几个关键海域,尤其是秘鲁近海的海温几个月来持续偏高,呈现不断上升的势头。美国气候预测中心6月8日发布的报告中认为已出现了弱厄尔尼诺状态。从南美洲天气来看,智利、秘鲁和厄瓜多尔等多地在持续高温后已经遭遇多轮暴雨、洪水的袭击。
综合各项数据判断,今年的厄尔尼诺,很有可能会达到中等或强厄尔尼诺级别。
厄尔尼诺事件发生时,海水异常升温,并将一些热量和水分转移到大气当中,因此极易造成气温上升。有记录以来全球气温最高的一年——2016年,正是超强厄尔尼诺年。
正如世界气象组织的报告所言,此次厄尔尼诺回归,地球将再次面临气温升高的风险,《巴黎协定》的1.5℃升温目标也会面临额外挑战。
厄尔尼诺会带来哪些影响?
厄尔尼诺真正的影响,是会让全球气温和降水发生巨大的变化,并且可能会加剧因为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事件的发生。
据外媒报道,今年5月发表的一项研究估计,本年度厄尔尼诺现象可能会造成3万亿美元的全球经济损失。
今年4月,一场严重的热浪席卷了南亚、东南亚、东亚的多个地区,许多国家再次出现创纪录的高温。据英国广播电视台(BBC)5月7日报道,越南经历了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温度44.1℃。此前泰国西部麦省的气温达到创纪录的44.6℃。缅甸东部一个城镇的气温高至43.8℃,是十年来的最高气温。
厄尔尼诺事件也会让雨带迁移。在厄尔尼诺事件发生时,西太平洋的暖水向东移动,雨带随之东移,西太平洋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等)易出现干旱,东太平洋国家和地区(包括厄瓜多尔、秘鲁、智利、美国加州等)则容易受到洪涝影响。
当地时间2023年5月10日,印度艾哈迈达巴德,人们走在干涸的河床上。
挑战粮食安全。虽然一些作物受益于厄尔尼诺现象,比如加利福尼亚州的降雨量增加有利于牛油果和杏仁的生长,但许多主食,包括棕榈油、糖、小麦和大米,都产自可能面临厄尔尼诺挑战的生长地区。对于一些依赖农业的国家而言更是如此,一旦发生极端的干旱或持续降水,饥荒将蔓延到整片土地。
厄尔尼诺发生期间,异常的高温和干旱天气也将进一步引发灾难。澳大利亚、印尼等国家本身具备发生森林火灾的客观条件,极易发生山火,一旦厄尔尼诺现象加剧当地的高温和干燥,将为火灾创造“更好的条件”。苏门答腊岛、加里曼丹岛等主要的棕榈油产地都将出现旱情,并可能在未来数月面临火灾风险,当地政府已经发出了紧急警报。
同时,厄尔尼诺对全球的影响也体现在生物层面。在海底,珊瑚正面临厄尔尼诺的威胁,那些依赖珊瑚礁而生存的海洋生物也可能面临“灭顶之灾”。
陆地同样不能幸免,高温影响下,蚊虫活动会愈发猖狂。登革热、疟疾等疾病的传播范围极有可能进一步扩大。今年以来,南美智利和秘鲁已经暴发了严重的登革热疫情。而高温干旱的天气将让热带雨林进入“脱水”状态,植被生长遭遇困难,“地球之肺”碳吸收也将受到严重干扰。
2023年6月29日,浙江绍兴,伴随着高温天气,午后天空出现日晕景象。
如何应对厄尔尼诺?
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彼得里·塔拉斯说,宣布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是向世界各国政府发出信号”,应尽快动员并提前准备,降低这一现象对民众健康、生态系统和各国经济造成的影响。那面对厄尔尼诺的到来,我们到底该如何应对?
目前,有不少国家和机构正在为这次厄尔尼诺周期做准备。印度央行表示正在密切关注气候现象。秘鲁在3月份宣布,计划在今年花费超过10亿美元来应对气候变化。
而印度政府早在2013年就启动高温行动计划(HAP),即通过规定印度各地区预防措施、灾难响应和灾后响应措施以减少极端高温的破坏性影响。目前已有的高温行动计划已经扩散到该国多个司法管辖区,它们敦促不同解决方案类型的健康组合。例如,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不仅有效降低了城市高温风险,还能保护和恢复有助于应对社会挑战的生态系统。
中国气象局首席专家周兵表示,应对高温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一部分,面对极端高温新常态局面,要做好科学应对的预案和充分准备,在建设“气候适应(韧性)社会”行动中,着力建设“高温韧性(适应)社会”。通过多方面建设,使社会包括人、建筑、基础设施和开放空间,做好抵御气候变化带来极端高温影响的准备,把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一方面通过不断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减少高温,把气候影响降到最低;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建设高温适应型社会,有预警,有评估,把我们的资源准备好,有更好的提前安排,让它科学合理有序,长远建设。
对公众而言,白天尽量避免或减少户外活动,尤其是10-16时不要在烈日下外出运动和劳动;室外作业时应戴上草帽,穿浅色衣服,备好饮用水和防暑药品,如感到头晕不舒服应立即停止劳动,到阴凉处休息;空调温度应控制在26~28℃,室内外温差不要超过8℃;注意饮食卫生,遇事戒躁忌怒,少食多餐,切忌过饱过腻;外出注意防晒,提高自身防范中风的意识和能力。
标签:
上一篇: 天天速递!重庆万州区“7·4”洪涝因灾死亡15人 失踪4人
下一篇: 最后一页